我從怒江州州府六庫沿峽谷溯怒江驅車北上,公路先是在怒江西岸,行車將近百公里,出現一座過江公路橋,過橋后公路轉到怒江東岸,便進入福貢縣匹河鄉(xiāng)地界;
過匹河鄉(xiāng)繼續(xù)北上5公里,見路邊右側刻有“碧江縣城”字樣的巨石,石前一條柏油公路盤山而上;順盤山公路上行約16公里,怒江峽谷盡在眼底,石月亮隱約可見,眼前高山臺地上出現一座高塔,塔下一座“文革風”的舊城,便是傳說中的知子羅;穿過知子羅村,過知子羅教堂,順土路繼續(xù)上山,先左轉后右轉轉到山后,約行車5公里,路邊林下盡是茶園;茶園中出現房屋人家,老姆登獨鳩就到了。
怒江峽谷東側高山,幾乎遺世獨立老姆登出現茶園、制茶,我直覺必然與知子羅有密切聯(lián)系。目前的知子羅不好定義,說它是廢墟呢,目前其中還居住著800多名農民和城鎮(zhèn)退休人員;說它不是廢墟呢,可眼前的一切,殘破不堪爬滿苔痕熏跡刺眼,又分明是一座廢墟。
知子羅一詞是傈僳語,意思是“好地方”,目前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(xiāng)的9個怒族村落之一,位于碧羅雪山海拔2023米處的山梁上,高出怒江江面約1000米。
早年的知子羅,是怒江通往內地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:1912年起,民國初始階段,云南都督府殖邊就進駐到這里,設立了知子羅殖民公署;1916年改設知子羅行政委員會公署,最后改為碧江設治局。1949年后,怒江州府和碧江縣府都設在這里;
1954年成立“怒江傈僳族自治區(qū)”時,知子羅是自治區(qū)區(qū)政府所在地,下轄碧江、福貢、貢山、瀘水四縣;1957年,自治區(qū)改為“怒江傈僳族自治州”,州首府仍設在知子羅;
隨著怒江邊公路的開通,知子羅漸漸失去核心位置;1973年,怒江州府下遷到六庫鎮(zhèn);1986年12月,因知子羅處在巨大滑坡體上,碧江被撤銷縣制,歸并到瀘水和福貢兩縣。
老姆登村海拔,目測與知子羅大致相當,或者還要略低一些,有近300戶人家1000多人口,以怒族為主,僳僳族次之。老姆登的茶園,卻基本分布在村子高處山坡上,海拔高從2000米順山勢上爬,最高處的海拔,接近或達到2800米。
老姆登的茶葉種植,精確的時間不好確定,僅可以初略計算始于1960年代,當年從臨滄雙江勐庫和保山昌寧引種茶葉,不過估計面積不會太大,以2004年的數據來看,當時老姆登的茶園面積,不過200多畝300畝不到。當年引種的原因,不好準確估測,自然條件和氣候因素等條件適合以外,最直接的動機,莫過于老姆登臨近當年的行政中心州府所在地,有茶葉消耗的硬需求。
當年的困難程度,仍舊可以推測,怒族和傈僳族,早年農耕技術有限,不少生活生產需求,要依賴采集去獲得,種植生長周期較長且管理加工相對比較復雜的茶葉,并非輕而易舉,其中的曲折想必不少。
老姆登獨鳩高山茶園的自然條件非常良好,周邊植被茂密,茶園中高大的水冬瓜遮陰樹密集分布,怒江峽谷的上升氣流形成的地形降雨,雨量相當豐沛,云霧繚繞的景象,隨時可見。由于地處高海拔地帶,老姆登獨鳩一帶,每年冬季一般都有霜期和降雪,在云南屬于屈指可數的幾處雪地茶園。
這一帶茶葉的采摘,每年通常從清明延續(xù)到11月中旬,主要生產綠茶,機械殺青、揉捻,人工篩檢。在和大林經營的老姆登高山茶廠,我見識到被他叫做“曬青茶”的茶葉,外觀和口感,以我不多的見識,認為非常接近發(fā)酵程度不高的紅茶。
制作老姆登“曬青茶”,需要陽光充足的好天氣,鮮葉采摘后,直接置于陽光下曝曬一兩個小時,失水柔軟后,直接進入揉捻機揉捻,然后篾籮分裝,繼續(xù)曝曬,直到干燥。和大林說,遇上好天氣,三四天即可,稍差一點,要曬上五六天。老姆登“曬青茶”供不應求,價位也相對較高,但受制天氣條件,產量還非常有限。
直到1990年代,老姆登獨鳩所產的綠茶,漸漸成為怒江一帶的地方名茶,并成為云南省名茶。
圖文來源于:普洱雜志,作者:胡亂,知識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